杭州患者病情发展急需治疗,主治医生远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
操作国产机器人 1万公里外完成手术

当地时间7月19日,法国斯特拉斯堡,全球机器人外科学会期间,一款电信5G技术的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在工作。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梁霄教授坐在操作台前,双手精准移动控制杆。1万多公里之外的手术室里,在辅助医护人员的注视下,机械臂同步精准给80岁的浙江杭州患者吴先生实施手术。
此前,吴先生已经入院,原计划择期安排手术。主治医生梁霄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期间,由于吴先生病情发展,手术刻不容缓。为了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出于对主治医生的充分信任,综合研判后,医患双方共同决定:采用医院最新的跨国医疗机器人技术,进行手术。
肝切除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医患相距1万多公里的条件下实施手术,对机器人的稳定性、网络的流畅性以及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应对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术前,手术团队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估,科学合理地规划手术切除范围,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施以远程手术。术中,梁霄耐心细致地完成一系列手术操作,包括分离腹腔粘连、病灶探查、游离及切除范围规划、术中止血、组织离断及创面清理等。整场手术用时50分钟便顺利完成。
手术期间,机器人运行稳定,图像实时传输清晰,语音交互流畅,法国、浙江两地辅助专家以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完成了所有预定手术目标。
据悉,作为国内首批引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医院之一,浙大邵逸夫医院深度参与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创新与研发。2023年2月,医院与新疆阿拉尔团队配合,操作国内首款自研自产且运用电信5G技术的机器人,成功完成中国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胆囊切除术,开创了“超远程外科”新范式。此后,相继完成5G超远程机器人左肝外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保留脾脏胰腺肿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进一步验证了外科手术突破时空限制的可行性。
远程外科的创新发展,持续推动手术机器人从“操作工具”向“医疗平台”跃迁,将微创医学的尖端技术伸向远方,造福更多患者。据了解,浙大邵逸夫医院已在多个院区常态化开展远程机器人手术,在国内首次制定5G远程控制机器人辅助肝胆胰外科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并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浙江江山等地医院合作开展涵盖远程机器人手术、远程联合门诊、远程智能B超在内的远程医疗“系列场景”,实现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多点联动对接,破解边疆和山区海岛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田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