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安徽向前丨颍上好“风光”

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深蓝色光伏板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里,“风”“光”等大自然的能量充分释放,原本无形的新能源产业链从抽象变得具体。
在这里,一幅新能源产业“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先锋队”,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依托风、光、生物质能等丰富资源,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达20家,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36.15亿元,同比增长9.4%。
位于颍上县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叶彪摄
在颍上县的乡间公路上驾车前行,不时可以看到一座座“大风车”拔地而起,巨大的白色叶片沉稳地切割着淮北平原上永不停歇的气流。
“颍上县风力资源丰富,近年来在风电开发上取得显著成果。”颍上县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打趣道,如今“西北风”不但能“喝”,还成了“香饽饽”。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颍上地区风能利用更是如火如荼。
矗立在田野上的风力发电机。颍上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装机容量250兆瓦、总投资21.99亿元的三峡能源阜阳南部风光电基地(颍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90兆瓦、总投资7.2亿元的国家电投颍上绿动风电场项目均建成并网投运。
“仅这两个项目,就可实现年均发电量约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2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8万吨。”颍上县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除了“风”,“光”是颍上县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又一张“王牌”。目前,颍上县已初步形成“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增减反射材料—焊带—接线盒—背板—边框—组件—支架”先进光伏全产业链。
盛夏,走进颍上县安徽铜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光伏焊带正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喷薄而出”。
光伏焊带是电池片焊接的重要材料,其品质优劣将对光伏组件功率和光伏发电系统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2024年,全球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严峻形势下,铜诚新能源却实现逆势上扬。
安徽铜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对技术创新高度重视,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这也是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安徽铜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夏迎春介绍,凭借过硬的品质和领先的技术,公司如今已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光伏焊带制造商。
“去年,公司实现营收近8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0亿元。目前,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夏迎春说。
围绕光伏产业,颍上县坚持延链强链补链。近年来,像安徽铜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一样的优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颍上县。早在2020年,颍上县清洁能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就被安徽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面向未来,颍上的新能源雄心清晰而坚定。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整合资源、持续招大引强,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打造好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5大产业链。”颍上县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追“风”逐“日”,向新而行。
当光伏板的金属光泽与风车的白色身影在广袤田野间交相辉映,颍上这个传统农业大县向绿色能源高地昂首迈进的壮阔图景,已然在地平线上清晰展现。
点击进入专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